定位与作用

结合本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和生源情况,说明本课程在专业培养目标中的定位与作用,以及本课程建设与改革的主要历程

1. 本课程的定位与作用

物理学是研究物质的基本结构、基本运动形式、相互作用的自然科学。它的基本理论渗透在自然科学的各个领域,应用于生产技术的许多部门,是其他自然科学和工程技术的基础。在人类追求真理、探索未知世界的过程中,物理学展现了一系列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深刻影响着人类对物质世界的基本认识、人类的思维方式和社会生活,是人类文明发展的基石,在人才的科学素质培养中具有重要的地位。

以物理学基础为内容的大学物理课程,是高等学校理工科各专业学生一门重要的通识性必修基础课。该课程所教授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是构成学生科学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一个工程技术人员所必备的。

大学物理课程在为学生系统地打好必要的物理基础,培养学生树立科学的世界观,增强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和创新意识等方面,具有其他课程不能替代的重要作用。

2. 本课程主要发展历程

本课程的发展受北京理工大学的前辈教授王殖东先生等深刻影响,王殖东教授1982年起担任中央电大普通物理学课程主讲教师,并担任教材《普通物理学讲义》(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出版社1984年)主编之一。

本课程的建设与改革经历了三个主要阶段。

第一阶段:起步和探索阶段(1998年-2001年)。1998年,刚从英国谢菲尔德大学博士毕业回校工作的胡海云在北京理工大学率先将计算机为中心的多媒体技术引入到课堂教学,胡海云的《大学物理电子教案》获北京理工大学1999年电子课件评比一等奖;在胡海云、刘兆龙等教师自己设计的电子教案的基础上,我校的大学物理远程教学中开始使用电子课件进行教学。

第二阶段:发展和应用阶段(2002年-2005年)。2002年着手建立《大学物理》教学网站,通过网络教学平台,学生就学习中的问题可与教师通过网络展开答疑、辅导及讨论,促进了教师和学生的动态交流。2005年1月,胡海云在我校远程教育中心组织的经验交流会上做了主题发言:《全面引入现代教育技术,推进大学物理教学现代化》。

第三阶段:扩展和提升阶段(2006年至今),在内部讲义和自编课件的基础上我们着手编写教材《物理学导论¾¾大学网络教程》,经过两年多的细致工作,于2009年5月由国防工业出版社出版。同时大力进行网络建设,改进和丰富了网上的学习资源,开发了包括:学科前沿、应用案例、名词术语、常见问题、演示视频、虚拟实验、自制动画、科学家介绍、各章自测题、模拟测试题等,供教师网络教学和学生“各取所需”地在网上学习。2008年,大学物理被评为北京市精品课程。